09-10-2025
閱讀時間: 6 分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玻璃隨處可見,從手機螢幕、汽車擋風玻璃到建築窗戶,它的身影無所不在。然而,當玻璃被丟棄後,卻往往成為回收系統中的冷門材料,原因在於回收價值低、分類困難、處理成本高。春池玻璃,一家來自台灣的企業,卻透過創新設計與跨界合作,讓這些被遺忘的廢玻璃重獲新生,打造出兼具社會價值與市場競爭力的再生產品。
09-10-2025
閱讀時間: 6 分鐘
回收不等於循環,這是春池玻璃帶給產業的一大啟發。回收只是將材料收集回來,但如果缺乏適當的技術與應用,它仍可能最終被掩埋或焚燒。真正的循環經濟,則是讓回收材料進入設計與生產的核心,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過去,回收玻璃因市場價值低,往往被忽略,然而,春池不僅透過光學分選技術,提升玻璃分類的精準度,還致力於開發高值化應用,如將回收玻璃轉化為防火建材、藝術裝置與時尚家居。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回收玻璃的價值,也讓更多產業願意投入循環經濟。
2023 年,春池在日本策劃了一場別具意義的展覽—「透明 Pachinko 展」。這場展覽不只是單純的藝術展示,而是一場讓台灣與日本的循環經濟設計交流的契機。
日本以嚴謹的分類與回收制度聞名,但在回收材料的創新應用上,仍缺乏彈性與突破。透過這場展覽,春池攜手台灣設計師,將回收玻璃轉化為藝術品與新材質,為日本業界帶來全新的思維模式。這不僅吸引了日本企業關注,也促成了後續的雙向合作,讓台灣的創意設計與日本的精密工藝結合,共同探索玻璃再生的更多可能。
循環設計的成功,來自於無數次的選擇與累積。春池與日本無印良品的合作,便是一個從點到線再到面的絕佳案例。
最初,春池與無印良品合作開發回收玻璃製成的水瓶,推動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這個小小的合作,讓雙方建立了信任,也開啟了更深入的對話。
隨後,無印良品開始將春池的回收玻璃導入更多產品,如豆奶瓶與其他食品容器。這不僅減少了玻璃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也讓品牌的永續價值深化到供應鏈中,實踐真正的循環經濟。透過這樣的點線面累積,春池成功讓回收玻璃不只是「被動的廢棄物處理」,而是「主動創造價值的設計材料」。
為了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春池發起了 W春池計畫,希望讓設計師、品牌、產業界都能參與,將回收玻璃轉化為更多可能。
「W」代表Without(無春池)與 With(與春池共創),這意味著,春池不只是想打造自己的品牌,而是希望成為循環經濟的推動者,讓更多人參與其中。透過這個計畫,許多品牌開始嘗試使用回收玻璃,將其融入產品與空間設計中,甚至進一步思考自己的材料選擇與製程改造。
春池玻璃的故事,展現了循環設計如何從一塊不起眼的回收玻璃,經由技術創新、設計導入與跨界合作,變成市場上真正具有價值的材料。
也提醒我們,永續並非單一企業的責任,而是整個產業的進化。當設計師、品牌、消費者都開始思考材料的生命週期,我們才能真正推動從回收到循環的轉變,打造更環保、更具未來感的世界。一塊玻璃的下一站,或許不只是垃圾場,而是另一場創新的起點。
想聽更多犀牛盾與島內散步的永續觀點,請到 https://reurl.cc/261m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