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

SolidX 誕生|角落結構的科學突破

從 SolidSuit 到 SolidX 防摔手機殼:防護再升級

09-04-2025

閱讀時間: 5 分鐘

SolidX 誕生|角落結構的科學突破

SolidX 登場:傳承與突破的結合

回顧犀牛盾自 2016 年推出 SolidSuit 以來,我們從結構設計出發,致力提升日常防護力,持續挑戰材料科學的極限,引入循環回收機制,並融入多元印刷設計,讓每個人都能展現個人風格。

如今,這段歷程迎來全新里程碑:

SolidX 的誕生,承襲了 SolidSuit 的經典基因,它保留了值得信賴的極簡美學與全包覆設計。而新名稱 SolidX 中的「X」,代表我們對防護的全新標準,落摔防護不只是改良,而是被重新定義,變得更加堅韌、極限與不妥協的態度。

這次的突破,源自於犀牛盾對於內部所有的手機殼的防摔標準檢視,在屢次測試落摔過程中,探索到一次關鍵的發現,進而成為了SolidX 增強防護的新契機。

在數據海洋中捕捉那道光

在開發 AirX 的過程當中,產品設計團隊建立了更精準的落摔測試設備,也回頭檢視 SolidSuit 多年累積的防摔數據。

經過反覆的比對與測試,我們發現了一個關鍵現象:
在 SolidSuit 靠近鏡頭框的角落,其落摔表現始終穩定,且明顯優於其他三個角落。

這引發了我們的好奇:
為什麼在所有角落的數據中,只有這個角落表現得特別突出?

於是,工程師們展開深入分析,逐步解構內部角落結構與厚度的多重組合。透過大量的嘗試與收斂,我們在不改變材料配方的前提下,找到了抗衝擊的關鍵點。經過無數次的結構性調整與優化,讓該區域展現出如同「吸震結構」般的特性。

在瞬間衝擊下,它能立即產生潰縮效應,有效分散並削弱衝擊力,為手機築起一道隱形的防護屏障。

那一刻,我們意識到:真正的防護,有時並不來自大刀闊斧的變革,而是源自對細節的重新理解。

solidxcorner4x3.jpg

從發現到突破:強化防護的邏輯

當落摔遇上科學,創新就誕生了。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要將這個發現轉化為實際的防護提升,產品開發團隊必須重新思考手機殼內部能量傳導的每一個細節。他們建立精密的測試模型,模擬各種角度的撞擊情境,追蹤每一道能量的分流與消散。

透過大量的測試與分析過程,我們開始尋找在不改變材料配方下的最佳解。

• 第一輪嘗試:團隊以為增強該區域結構就是答案。結果?整體測試數據大幅下降,防護效果反而變差。

• 第二輪修正:保守地微調參數。結果?改善效果微乎其微,幾乎回到原點。

接下來的日子,團隊陷入了一場與物理定律的拉鋸戰。
上百次的結構調整、測試驗證、推翻重來,每一次「失敗」都在縮小答案的範圍,每一次進步都揭示新的挑戰。

直到我們找到了那個「平衡點」。
就像棒球選手尋找球棒上的完美擊球點一樣,我們終於發現了結構的深度、角度與材質硬度的黃金比例。

那一刻,所有的數據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這就是我們要的答案。

solidxsamples4x3.jpg

設計精準,而非材料堆疊

真正的防護力,從來不是靠一味的材質加厚,而是來自對結構的洞察與掌握。

我們不斷挑戰既有思維,不依靠增加厚度來提升防護力,而是透過精準的結構設計,讓每一個區域都發揮最大防護效能。在關鍵區域的結構優化如同精心調校的避震系統,在衝擊瞬間有效導引並分散能量。

我們將衝擊力道視為能量的流動,我們反覆尋找那個既能兼顧結構完整性與最佳防護效果的平衡點,就像為手機建立一套隱形的避震系統。每一處結構調整都有其工程依據,在跌落的瞬間,能量被有效導引、分散,讓整體結構維持穩定。

這不是複雜化設計,而是更精準設計的智慧防護。

小細節,大改變

「看似簡單,卻不簡單」,這正是 SolidX 的精神。

在這個追求視覺震撼的時代,我們選擇了另一條路:

讓真正的價值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不是每一次創新都需要改變產品的外觀,不是每一個突破都需要重新發明輪子。有時候,只要足夠用心,就能在最平凡的細節中發現改變世界的可能。

這就是 SolidX 的誕生故事,從被忽視的角落,走向防護技術的新高度。

SolidX 代表了我們對細節的執著,對創新的渴望,對使用者的承諾。透過持續性的技術發展,我們找到了突破性的抗摔解決方案,為業界帶來全新的防護標準。

solidxtogether4x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