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管理

CircularBlue|重啟海洋的實驗計畫

每年一千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最終回到你我的日常生活中

09-04-2025

閱讀時間: 5 分鐘

CircularBlue|重啟海洋的實驗計畫

從國際承諾到品牌行動:我們如何回應全球海洋危機?

在之前的文章:從塑膠污染到海洋危機裡,我們談到法國尼斯海洋大會上,超過 17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了歷史性宣言「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團結起來採取緊急行動」。這不只是外交辭令,而是對日益嚴峻的塑膠污染危機的緊急回應,也凸顯了推動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的迫切性。

但這場危機並不只存在於國際大會上。根據
《國家地理》報導,科學家已經在人體腦部組織中發現塑膠微粒。這意味著,塑膠早已穿透海洋與食物鏈,不僅回到我們的餐桌,也進入我們的血液,甚至是進到我們最脆弱的器官。

而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研究顯示,全球平均每人每週攝取約5公克的塑膠,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無論你在紐約的高級餐廳享用龍蝦,在東京品嚐壽司,還是在地中海沿岸品味海鮮,這些看不見的「塑膠配菜」都已經悄悄進入你的體內。這不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全人類健康緊密相連的生活現實。
當塑膠危機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連,挑戰就在於如何將國際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

對犀牛盾而言,答案就是 CircularBlue ,一項致力於清除塑膠遺產的實驗計畫,也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掃地機器人。它結合太陽能驅動、AI偵測系統和自動化回收技術,持續從海面回收塑膠廢料,就像一台海洋吸塵器。這不只是清理設備,更是一個完整的海洋守護系統。

fish4x3 (1).jpg

為什麼是犀牛盾來做這件事?

「犀牛盾怎麼會從做手機殼,跨去做海洋垃圾回收?」
這個疑問很合理,在 CircluarBlue 介紹影片中,我們的創辦人/CEO Eric 提到:
「我們品牌主張其實是『保護』,除了保護產品,保護地球也是我們的管轄內。」

而這個明確的責任態度與方向,讓我們更加正視海洋的塑膠危機。我們每天與塑膠材料打交道,比任何人都深刻理解塑膠的雙重特性:它既是保護裝置的堅固材料,也是環境中最頑強的污染源。

當我們在實驗室中精密研究塑膠的分子結構,賦予它保護手機的使命時,我們也清楚看見:創造塑膠產品的企業,更應該承擔處理塑膠廢料的責任。
因此,從保護個人裝置到保護我們共同依賴的地球環境,是犀牛盾的使命。

interview4x3.jpg

海上出現了一座會思考的島:CircularBlue 設計解析

這座約半個游泳池大小的海上設施,整合了多項先進技術,形成一個完整的海洋清理生態系統:

太陽能動力系統

頂部太陽能板陣列提供全天候清潔能源,確保系統完全自給自足運作


AI 智能偵測網路

AI 無人機執行空中巡邏,精準掃描海洋垃圾


自動化回收系統

無人船接收指令後自主導航,如同海上特派員般執行精準垃圾回收


多功能操作平台

中央甲板整合水質監測、日常維護、人員操作等多重功能


浮動海上實驗室

內建先進檢測設備,持續監測水質變化與海洋生態健康狀況


模組化穩定結構

六柱支撐設計確保平台在各種海況下的穩定性與耐候性


所有系統都能在控制中心的控制室統一操作,就像指揮一場精密的海洋清理行動。

circularblue分層_4x3 (1).jpg

品牌使命的進化:從功能到責任

對犀牛盾來說,「保護」代表的不僅是產品的功能,而是一份延續的責任。
從防摔手機殼的精密設計,到海洋清理平台的系統工程,我們正在實踐一個重要理念:真正的保護,應該涵蓋從個人裝置到地球環境的完整生態圈。

CircularBlue 代表著這個使命的自然進化,當保護的定義不再侷限於產品功能,而是擴展為對環境的責任承擔。
我們正在證明:企業創新可以同時解決商業挑戰與環境危機,創造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成功。

起點,成為永續浪潮的一部分

CircularBlue 只是起點,這座海上島象徵著一種新的企業思維:當我們重新思考「保護」的邊界時,創新的可能性將無限延伸。真正的保護,從來不只是功能。
它是使命,是責任,是對未來的承諾。

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見證保護如何從個人裝置延伸到整個地球,重新定義保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