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Shield TW x 梵谷博物館 線上虛擬展覽

「如果我們沒有勇氣嘗試任何事情,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文森·梵谷寫給他的兄弟西奧,1881 年 12 月 29

 
歡迎大家來到RhinoShield與梵谷博物館的線上虛擬展覽!我們將與你分享關於這次聯名圖款背後的靈感,帶你一起探索文森·梵谷的世界與藝術之旅。


我們希望透過RhinoShield x 梵谷博物館聯名系列,鼓勵每個人都能像梵谷一般「勇敢嘗試」,因此精選了許多獨特的經典畫作來代表他生涯中三個重要的時期。

一起來透過這個系列,觀察梵谷標誌性的風格是如何隨著不同技術的嘗試與實驗發展而成的吧~

梵谷的生平

文森·梵谷(1853-1890)是歷史著名的荷蘭藝術家之一。從 1880 年至 1890 年的期間,他以一名藝術家的身分活躍了共十年的時間。

由於他對藝術濃烈的熱情,梵谷在這十年中創作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共保存了約 850 幅畫作和 1300 多幅素描,以及大量的水彩畫、石版畫和信件素描。
在梵谷的一生中,他寫了數百封信給他的兄弟西奧以及其他家人和朋友。對他來說,這些信件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也是他宣洩情感的窗口。我們現在對梵谷的生活、背景以及所讀、所見和所思的了解,大多來自他自己的“傳記”:他的信件。

作為一名畫家,他主要是自學成才。透過教科書、於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藝術學院的課程、博物館參訪與藝術家朋友的建議,他自學了這門藝術。他對現代法國藝術運動的介紹鼓勵他進行實驗。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運用富有表現力的筆觸和鮮豔的色彩,形成了他自己與極具特色的繪畫風格。 這種風格也啟發並影響了未來許多的藝術家。

梵谷一生鬱鬱不得志,直到過世後,才逐漸受到認可,成為藝術史上的重要人物。除了對他的藝術作品,人們也開始關注他戲劇性的人生故事:他的戀情,他的不被認同,他的病,他的自殺。

多元的藝術家

該系列中的一些設計包括小肖像或代表性藝術作品,展現了梵谷作為藝術家的領域,以及他不斷努力通過繪畫表達當前的自我。

人們說 - 我很願意相信 - 了解自己很難 - 但畫自己也不容易。” - 文森·梵谷寫給他的兄弟西奧,1889 年 9 月 5 日

戴灰色氈帽的自畫像

1887-1888 年的冬天,當時已經在巴黎快兩年的梵谷完成了這幅自畫像。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這幅作品的創作風格受到了點彩繪畫技巧影響,並融合了梵谷原創的繪畫手法。他以不同方向的短線條筆觸,畫出沿著頭部不斷擴張的輪廓,以此方式逐漸形成外圍的光暈。事實上,這幅畫是梵谷在巴黎時以大膽的色彩進行創作的實驗作品之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使用了長線條的筆觸堆疊互補色。像是背景中的藍色和橙色;鬍鬚、眼睛中的紅色和綠色。歷經多年過去,紅色的顏料已經褪色了。因此,你所看到曾經是紫色的區塊現在已經變成藍色,這也意味著圖片當中出現的黃色與當時相比也不再那麼強烈。

藝妓 (仿英泉)

這幅畫是梵谷以浮世繪藝術家溪齋英泉的作品為創作靈感所繪。
這幅畫於 1886 年被印製於 Paris illustré雜誌的封面上,梵谷運用網格方式來複製和放大日本人的形象。他還使用了大量鮮豔的色彩與大膽的輪廓來呈現出與原本作品具備高度相似的木刻質感。從畫中女子的髮型以及不是繫在和服後面而是前面的的腰帶(obi),我們可以判斷出她是一位名妓。梵谷將她畫在由睡蓮、竹莖、鶴和青蛙所包圍的池塘,其實隱含著法文俚語中grue(起重機)和 grenouille(青蛙)兩字所代表「妓女」的含意。

含著香煙的骸骨

這幅含著香煙骸骨的畫作其實是梵谷年輕時開的一個小玩笑。 梵谷於 1886 年初在安特衛普藝術學院學習時畫了這幅畫。這幅畫展現了他對解剖學有很好的掌握。描繪骷髏頭是學院的標準練習課程,但其實課程上是不用為骷髏頭塗上顏色的,因此很有可能是梵谷在課餘時間完成這幅作品。

骷髏頭

我們都知道人的頭骨是單色的,不過梵谷卻用了許多不同的顏色來呈現。他有辦法以這種方式創造出令大家信服的作品嗎?這個問題似乎是他進行這項色彩研究時不斷在腦海中反覆思考的問題。他透過骷顱頭上鋸齒狀的大量白色油漆,成功表現出骨頭所擁有的光澤表面質地。

雨中的橋(仿歌川廣重)

梵谷非常欣賞日本浮世繪鮮豔的色彩和獨特的構圖。 這幅雨中橋的畫是根據著名日本藝術家歌川廣重的作品創作而成。 然而,梵谷在色彩運用上比原作更加濃烈大膽,他在標準尺寸的畫布上繪製了這幅作品,但他想保持原始作品的比例,因此留下了一個邊界,他用從其他作品複製的日本文字填充了該邊界。

盛開的桃花

梵谷在剛到法國阿爾勒的前幾週畫了許多果園。他一口氣完成的這幅畫作其實有一個幾乎相同的早期版本。「那時我在一個空曠的果園裡,用NO.20 的帆布作畫,身旁一片整齊犁過的紫丁香田、一排自然形成的蘆葦籬笆與兩顆盛開綻放的粉色桃樹,相互襯托著燦爛的藍天白雲,這是我畫過最美的風景。」他寫道。然而,當他回到家時,梵谷收到了表妹夫安東·莫夫(Anton Mauve,1838-1888)的死亡通知。之後,曾經向著名畫家安東·莫夫學習畫畫的梵谷,將他的第一幅作品獻給了他,而這個新的版本則送給他的弟弟西奧。

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

梵谷的向日葵作品是他最具象徵性的畫作代表之一。 在1888到1889之間,他在法國南部的阿爾勒一共完成了五幅大畫布作品,並僅以三種色調的黃色,呈現裝在瓶器中的向日葵。透過這個方式,梵谷成功證明單一色彩也能創作並完整呈現多種變化的作品。他曾寫道:「向日葵畫對他來說有特殊的意涵,它們表達了他的感謝。」梵谷將前兩幅畫掛在曾和他在黃房子一起住了一段時間的朋友保羅·高更的房間裡。同為畫家的高更在看到向日葵畫時印象深刻,他認為這些畫就是梵谷的化身。在朋友還在身邊時,他已經完成了新版本的畫作,後來高更向梵谷提出以此畫作做為禮物的請求被梵谷拒絕。他之後又繪製了另外兩幅作品,其中一幅現在正收藏於梵谷博物館中。

盛開的杏樹

藍天襯托著盛開的花朵與枝幹,是梵谷最喜歡的靜物主題之一。初春到來,花朵繁盛的杏樹象徵著新生命的降臨。梵谷借鏡日本創作技法中大膽的輪廓線與自然景物的主題,將杏樹巧妙地置於畫面的中間。這幅畫是送給他的弟弟西奧和嫂子喬的禮物,為了祝賀他們小兒子文森特威廉的誕生。西奧在信中寫道:「正如同我們之前告訴你的,我們將以你的名字為他命名,希望他能像你一樣堅定勇敢。」不出所料,之後文森特威廉創立了梵谷博物館,收藏梵谷的畫作並傳承家族內心中堅定的信念。

土黃瓶鳶尾花

梵谷在聖雷米的精神病院時畫了這幅土黃瓶鳶尾花。對他來說,這是一幅表現顏色之間強烈對比的色彩研究練習作品。實際上,原本花朵應該是紫色的。但隨著時間紅色素褪去,它們逐漸變成了藍色。將紫色花朵置於黃色背景下,將花朵襯托的更加鮮明。還有另一幅同樣的花束練習作品,是以粉色和紫色的花朵去對比綠色的背景。

麥田群鴉

麥田群鴉經常被人們稱作是梵谷的最後一幅作品,同時也是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烏雲翻騰的天空、一大群天上盤飛的烏鴉和看不到盡頭的三條岔路,據說象徵著他生命盡頭的到來。然而,這只是一個流傳的說法。事實上,在這幅畫之後,他還持續創作了其他作品。梵谷當時的確希望傳達出暴風雨前的天空表達「悲傷與極度的孤獨」的情緒;但同時黃色的麥田表示他所嚮往「健康與穩固」的鄉村。梵谷以粗獷的筆觸搭配強烈的三原色組合色彩,藍色的天空與黃色的麥田形成鮮明對比;紅色的小徑與綠色的草地,勾勒出狂野念想。

文森.梵谷眼中的世界

梵谷是一位經典後印象派畫家,對20世紀的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瀏覽梵谷的藝術旅程,他深受當代大師的陶染,將其元素融入到工藝中,打造出極具創新的藝術作品─從從事簡單事務的勞工肖像、日常用品到如詩如畫的富麗風景。

藉由不同的美麗景色介紹這位傳奇藝術家,第二波 RHINOSHIELD x Van Gogh Museum聯名系列,讓我們跟著梵谷的視野身歷他所處的日常風景。除了展示他的精選畫作外,其中也包含對他藝術創作造成深遠影響的莫內、勒佩爾、葛飾北齋及歌川廣重等畫家作品。

蒙馬特:風車和耕田

在巴黎,梵谷經常在蒙馬特山上畫風車。 在他的時代,蒙馬特還僅是一個擁有配給花圃、農圃的鄉村地區。

梵谷期望這個畫作能暢銷,故他從當代法國藝術中汲取了清新、純淨的色彩—田野的白色及棚舍的亮藍色,並使用高度稀釋的油畫顏料,使畫作產生半透明的啞光效果,就如在這片風景中渲染日光的感覺。

此外,他還選擇了一塊特殊、細長形狀的畫布,這會產生類似於廣角鏡頭的效果:小徑和花園呈扇形散開,將我們的視線引向地平線。

河畔的翠鳥

這隻翠鳥佇立在河畔尋找魚。

梵谷有一隻翠鳥標本被珍存了下來,將這幅畫與標本進行比較,人們注意到了一些不同之處:梵谷將畫中翠鳥的尾巴稍稍加長,或許是為了與尖長的鳥喙取得平衡,他還加上了鳥腳讓它棲息在蘆葦莖上,而翠鳥亮藍色羽毛在這裡也以較暗沉的顏色來詮釋。

玻璃杯中盛開的杏花

一條紅線將圖畫巧妙分割,而梵谷也使用同樣的紅色在這幅盛開的杏花上簽名。

春天來臨,杏樹是最先開花的。

當梵谷抵達法國亞爾時,地上積滿了雪, 一個多禮拜後的 3 月 2 號,他寫信給他的兄弟:「這裡依然嚴寒,外面也還下著雪─我以有著雪白景象的城鎮為背景,並對一枝已經開花的杏樹枝進行了兩項小研究。」

之後,梵谷即開始創作大量的開花果園畫作:杏樹、桃樹、李樹和梨樹。

聖馬迪拉莫附近的海景

我們可以說梵谷在海灘上畫了這幅海景,因為在顏料塗層中發現了沙粒。這是他從法國南部亞爾出發的旅行中,於聖馬迪拉莫漁村完成的。除了以大膽的筆觸將藍色和白色刷在畫布上外,他還使用綠色和黃色來展現海浪的流動。

他以調色刀塗抹了這些顏色,巧妙地捕捉波光粼粼的效果。 梵谷熱愛地中海的顏色,他曾寫道:「地中海,有著像鯖魚一樣的顏色。換句話說,它持續在變化—你無法知道它是綠色還是紫色;你無法知道它是不是藍色,因為一秒鐘後,它又反射出粉紅色或灰色的色調。」梵谷鮮紅色簽名也被放置在前景的顯眼位置,以作為「綠色中的紅色標記。」

豐收

你幾乎可以在這幅一望無際的風景畫中,感受到法國南部亞爾的乾燥及炎熱。 梵谷將蔚藍的天空與黃色、綠色的大地色調相結合,以營造濃厚的夏日氛圍。

梵谷曾連續好幾天於烈日下的麥田工作,這是激發他創作的全盛時期,他在一週多的時間內完成了十幅畫和五幅素描,直到一場暴風雨結束了收穫的季節。

梵谷想要呈現農民在這土地上的生活與工作,並描繪收穫的不同階段—這是他藝術創作中反覆出現的主題。 我們可以看見收割到一半的麥田、梯子、幾輛手推車已經正在收割的農民,這也是他將作品命名為「收穫」的原因。 梵谷認為這是他最成功的畫作之一,他寫信給他的兄弟西奧說:「這幅畫肯定能打敗所有人。」

聖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

你能看出為什麼這些漁船有點不真實嗎? 對比海灘的不規則表面,它們被畫得過於平面,並且這些漁船顏色區塊均勻卻有著強烈的輪廓線,此外,這些漁船在海灘上也沒有陰影。 以上皆是出現在梵谷日本風格畫作內的熟悉元素。

梵谷原本想在海灘上畫這幅畫,但他做不到,因為漁民們每天早上很早就出海了。 然而,他確實在那裡畫了船,只是後來在家裡完成了這幅畫。

黃房子 (街道)

1888年5月,梵谷在法國南部亞爾拉馬丁廣場的一棟房子裡租了四間房間,這幅畫中的綠色百葉窗即表示他所居住的地方。 搬進「黃房子」後不久,他寄給他的兄弟西奧一份關於此畫作的描述和素描:「太棒了,這些黃色的房子沐浴在陽光下,恰巧搭配無與倫比的湛藍天空。」

這幅梵谷自稱為「街道」的作品記錄了他住所周遭的環境:他經常在左邊的餐廳吃飯、而他的郵差朋友約瑟夫·魯林的家就在第二座鐵路橋後。

梵谷後來在黃房子裡找到了一個空間,不僅可以畫畫,還可以讓他的朋友來住。他的計劃是將黃色的角落建築變成一個藝術家集散地,讓志同道合的畫家可以在這裡一起生活與工作。

隆河上的星夜-素描

這是梵谷名畫《隆河上的星夜》的素描,它被夾帶在文森.梵谷給尤金.博赫的一封信中,而它最初其實是梵谷寫給高更的信中被刪減且未寄出的草稿。

武蔵越かや在 - 富士山三十六景

富士山三十六景(冨嶽三十六景 Fuji Sanjū-Rokkei)是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兩個系列木刻版畫的主題,描繪了在不同季節、天氣下,從不同的角度和距離所見的富士山風景。

佐野屋喜兵衛 (Sanoya Kihei) 出版的 1852 系列是使用中判 (chūban) 橫向格式,而由蔦屋吉蔵 (Tsutaya Kichizō)出版的1858 系列則是使用大判(ōban) 縱向格式。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 )也曾在他自己的兩個《富士山三十六景》系列中處理過相同的主題,該系列製作於 1830-1832 年,而富士山百景則於 1834-1849 年分三卷出版。

這幅版畫展示近代神奈川市武藏省的富士山風景,是 1858 年第二系列的部分作品。

櫻花樹上的伯勞鳥

梵谷的靈感常來自這些被稱為花鳥畫(kachōga) 的日本版畫。日本藝術家經常從大自然中取材,例如這幅版畫中的花與鳥,他們經常被繪畫在一起,有時還會附帶詩句。 在日本,花鳥畫常被用於室內裝飾,如:掛在牆壁或屏風上。梵谷也在他的牆上掛了日本版畫,他喜歡日本版畫對於細節的注重,正如他所呈現給世人的畫作。


海牙附近的鬱金香花田

(本作品為荷蘭藝術資產收藏(Nederlands Kunstbezit-collectie)的一部分,包括二戰後由德國修復並由荷蘭政府託管的作品。該作品現借調給梵谷博物館)

克洛德·莫內 (Claude Monet) 對荷蘭色彩鮮豔的鬱金香花田有著深刻的印象。 1886 年早春,他寫信給一位朋友稱:「這是用我們拙劣的色彩手法都無法呈現的景色」 莫內曾去過荷蘭,卻也是第一次畫鬱金香花海。

回到巴黎後,他透過梵谷兄弟西奧所工作的藝術品經銷商 Boussod, Valadon & Cie 出售了這幅畫,很有可能梵谷在那裡看到了它,而逐漸欣賞莫內的迅捷筆觸和鮮豔色彩。

巴黎司法宮 - 聖母院橋視角

奧古斯特勒佩爾在巴黎出生及工作,而在 1889 年《巴黎司法宮》問世前,勒佩爾已成為當代最著名的版畫家之一。

將微妙混合的顏料色彩揮灑在平滑、有光澤的圖紙上,這幅木刻版畫展現了奧古斯特勒佩爾對日本木刻版畫的技巧掌握,此手法在法國1800 年代後期十分流行。它特別讓人想起歌川廣重的畫作,其作品經常包含渡橋的人物意象。這些來自東方的藝術手法及元素皆被梵谷和莫內等人汲取。

野玫瑰

這幅野玫瑰的畫看起來也許非常愉悅和平靜,但實際上梵谷當時正處於一場嚴重的心理危機之中。他以自願病人的身份進入位於聖雷米-德普羅旺斯的精神療養院,希望能在那裡找到內心的平靜。一旦他有能力,他就會走到花園中作畫或素描。

梵谷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這些脆弱的花朵,但他對綠葉的處理則不同。他把葉子畫成平坦的純色區塊,並用粗重的藍色輪廓將其勾勒出來。

杜比尼花園

梵谷一生都非常敬仰夏爾-弗朗索瓦・杜比尼的作品。這位著名的風景畫家曾住在奧維爾。因此,當梵谷抵達這個村莊時,他立刻前去參觀多比尼的故居和花園。這是梵谷第一次描繪那座花園的畫作,後來他又在畫布上創作了兩幅更大的版本。

由於當時他手邊沒有畫布,他便將花園畫在一條紅白條紋的茶巾上。他先以鉛白顏料混合紅色塗出一層明亮的粉紅色底,再在上面作畫。這層粉紅底色與他用來描繪花園的綠色顏料形成了鮮明對比。底層色彩在筆觸之間清晰可見。隨著時間推移,紅色顏料已經褪色,因此這層原本的粉紅色底現在看起來呈灰色。

日暮風光

梵谷在奧維爾附近的田野中創作了這幅黃昏風景畫,畫中可以看到當地城堡的景致。他以一連串快速有力的黑色筆觸描繪出梨樹糾結的黑色枝幹,這加強了黑暗樹木與明亮黃色天空之間的對比。

這幅畫由於其寬幅構圖,看起來有些像全景圖。它的尺寸為一公尺寬、五十公分高。從1890年6月起,梵谷總共創作了十三幅這種尺寸的作品,除了其中一幅外,其餘皆為風景畫。他是從一大捲畫布中自行裁切出這些畫布的。

有房舍和農夫的景色

梵谷認為法國瓦茲河畔歐韋周邊的風景十分美麗。當地仍保有茅草屋頂的老農舍,讓鄉間景色格外富有詩意。

在這幅畫中,他以波浪般的線條描繪了茅草屋。他先用鉛筆進行了底稿素描,但在上色時並未完全遵循這些線條。在某些地方,仍可以看見鉛筆的痕跡。他使用淡藍色水彩描繪天空,其餘場景則以稀釋的油彩和大筆觸完成。

蝴蝶和罌粟花

當梵谷創作這幅畫時,他是先畫花朵和蝴蝶,之後才填上藍色背景。這一點可以從一些粗闊的藍色筆觸偶爾覆蓋在花莖上看出來。甚至有一部分畫布他完全沒有上色,裸露的布面清晰可見。

他運用了各種深淺不一的綠色,為錯綜複雜的花莖、葉片和花瓣賦予了層次感。梵谷巧妙地捕捉到這些纖細罌粟花的神韻,其中一些花苞眼看就要綻放。

浮世繪系列富士三十六景 - 歌川廣重

東海道左側的富士山 - 歌川廣重

吉原:富士沼澤中漂浮島嶼之野 - 歌川廣重

川崎:鶴見川上的生麥村 - 歌川廣重

浮世繪系列東海道五十三次名所圖會 - 歌川廣重

鶴與櫻花選自草木花鳥圖會系列

梵谷收藏了數百幅日本浮世繪。這是他在與弟弟提奧一起住在巴黎時開始這項收藏的。他仔細研究這些版畫,並深信未來的藝術必須像日本版畫一樣,充滿色彩與歡樂。

如今,梵谷的大部分日本版畫收藏都收藏在梵谷博物館中。你可以欣賞這些繽紛的作品,並像梵谷當年一樣,為它們著迷與讚嘆。

老虎

法國藝術家保羅・朗松(Paul Ranson)借鑑了日本木刻版畫的題材創作了這幅作品。優雅的造型、阿拉伯式曲線與花卉圖案也源自那個靈感來源。畫中完全沒有深度或透視效果:那隻用黑線勾勒出的老虎平坦如剪紙,這正是朗松刻意為之,旨在創造一幅裝飾性強、因此也更具現代感的圖像。

乍看之下,這個圖案像是印在黃色紙張上,但實際並非如此:從乳白色的邊緣可以看出,那層黃色背景其實是後來印上的。朗松這幅作品的背景色,無疑是受到高更「沃爾皮尼版畫系列」所用黃色紙張的啟發。

《叢林中的老虎》是《L’Estampe originale》(《原創版畫集》)的一部分——這是一套共九輯、共收錄九十五幅作品的版畫專輯,專為日益成長的當代版畫收藏群體而設計。原則上,該專輯只收錄藝術家親自設計並印製的原創作品,包括石版畫、蝕刻版畫與木刻畫。參與的藝術家有年輕的,也有成名已久的,因此這套作品集充分展現了19世紀末的藝術潮流。梵谷博物館擁有這套完整的版本。

啟發下一代

很榮幸RhinoShield 有這個機會將梵谷的作品傳遞給更多人,讓大家更容易接觸梵谷的作品。透過我們所擅長的保護智慧科技與優異的色彩印刷技術,將這份成果呈現於你的手中。期許梵谷博物館聯名系列將為你帶來啟發。或許是開始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培養一個新的興趣,你能心中無懼失敗而不斷努力嘗試,創造可貴的經驗與價值。

探索 RhinoShield x Van Gogh Museum 聯名系列配件 here.
想了解更多梵谷生平與創作?造訪梵谷博物館官方網站 here.